由中央教科所和本刊联合承办的“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开题以来,研究和实验工作正在全国各地近千所学校有条不紊地展开。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课题已经在课堂教学、专题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如何使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如何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跟语文教学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上海市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步根海老师。
记者: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好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步根海: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母语继承传统文化是它的天职。从教学现状来说,急功近利的东西太多,升学的压力太大,家长关注的更多是结果,实际上这也有意无意地削弱了我们母语的天职,我们要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貌,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讲传统文化,就要对传统文化有一个了解、认识、感受、认同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尽管其他学科也可以承担一部分,但是主要任务是语文,这个过程我们必须让学生完整地来感受。就这点来说,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载体是语文教学,因此要体现的是语文教和学本身的规律。
记者:二期课改的教材增加了一些跟传统文化相关的篇目,请问对此你怎么看?
步根海:从篇目上来说绝对是有增加的,但是我们关注的还并不是篇目本身,我们讲的传统文化,广义地说每一篇文章都涉及到传统文化,即使是翻译的外国文学,也都是用汉语言来表达,用我们的母语来表达的,实际上这里面已经渗透了传统文化;狭义地说,古文古诗词篇目在量上有增加,就中学来说,占的比例达到所有文章的35%到40%。其实,不仅古文古诗词,近代的、现当代的,都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讲的传统文化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民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促进语文教学。
记者:目前学生阅读鉴赏古文古诗词的能力普遍比较弱,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步根海:我们将对初、高中的文言诗文的量在教学上适当地强化,这些诗文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上说,也是应该掌握的。其次是三种课程同时并进、相辅相成,基础性课程打基础,拓展性课程求广度,探究性课程讲深度。有许多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有专人授课;成立兴趣小组,请校内外老师辅导;举办专题报告,请专家名师做报告。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记者: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故事富有教育意义,但跟现在毕竟有距离,你觉得应该如何缩小这些距离?
步根海: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但是讲多了学生可能就没有兴趣了,所以首先不要概念化,而要无痕化。不是简单地把传统文化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而是要让传统文化变成更加生动的有表现力的东西,成为学生自己的兴趣,要让学生觉得有用可感,有利于长远发展。可以提出一些篇目,推荐给学生读,把学生崇拜的喜欢的作者渗透到中小学。也可以请专家开一些讲座,面对面地教学生。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让有兴趣的先动起来,由他们起带头作用,像滚雪球一样,这样人就会越来越多了。
记者:近来有些学校开设了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这对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有什么意义?
步根海:学校开设这些课程对学生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从具体化入手,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这就可以感受体会传统文化。我们要教育和灌输,但是更重要的是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就是通过已知的去感知未知的东西,这个方法叫做具体而为,而不是说教的、理论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传统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开设这些传统工艺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从小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那样,学生就会更主动地学习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